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常委会公报 > 正文

来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公报(2013年4号)

来源: 发布者: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14-05-22 访问量:36

【字体:  打印本页

目 录

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议程………………………………………29

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补选恩施州人大代表选举办法…………30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32

关于对向春华、彭芳、胡秋平同志职务任免议案的审查报告………………………33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硒都黑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

议意见………………………………………………………………………………34

关于我县硒都黑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36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

议意见 ……………………………………………………………………………41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43

关于来凤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49

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55

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议 程

(2013年4月19日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

一、补选恩施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二、人事任免;

三、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硒都黑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四、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五、听取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补选恩施州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2013年4月19日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湖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补选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次会议的补选工作由主任会议主持。

三、本次会议补选恩施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人。

四、本次会议补选代表实行等额选举。

五、代表候选人人选由中共恩施州委推荐。

六、代表候选人名单及推荐材料,由主任会议提交常委会会议酝酿、讨论后,进行补选。

七、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到会,方可进行补选。

八、补选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九、对选票上的候选人,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弃权。赞成的,在候选人的符号栏内划“○”;反对的,在候选人的符号栏内划“×”;弃权的,在候选人的符号栏内不划任何符号。反对的,可以另选他人。另选他人时,应当先在候选人的符号栏内划“×”,然后在“另选人”栏内写上另选人的姓名,并在符号栏内划“○”。弃权的,不能另选他人。

十、补选时,收回的选票数等于或者少于发出的选票数,补选有效;多于发出的选票数,补选无效,应重新进行补选。

十一、选票上所选的人数,等于或者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废票。

十二、候选人获得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的赞成票,始得当选。

十三、本次会议设监票人2名,由常委会会议推荐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监票人在主任会议领导下,对发票、投票、计票工作进行监督。

本次会议设计票人2名,由主任会议在工作人员中指定。计票人在监票人监督下进行发票、计票工作。

十四、本次会议设1个票箱。

十五、投票时,先由监票人投票,而后由主任会议成员和常委会委员依次投票。不能委托投票。

十六、投票结束后,当场清点票数,监票人将投票数报告会议主持人,由会议主持人依法宣布补选是否有效。

十七、计票完毕后,监票人向常委会会议报告计票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宣布补选结果。

十八、补选中如发生本补选办法规定以外的情况,由主任会议依法处理。

十九、本补选办法,经来凤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全体会议通过施行。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2013年4月19日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

任命:

向春华同志为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彭芳同志为县人大常委会代表选举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免去:

胡秋平同志县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室主任职务;

向春华同志县人大常委会代表选举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关于对向春华、彭芳、胡秋平同志职务任免议案的审查报告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代表选举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

(2013年4月19日)

县人大常委会: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关于向春华、彭芳、胡秋平同志职务任免的议案后,代工委与民工委组织对彭芳同志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为95分。代工委对拟任免人员的相关情况和任免资格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提请免去胡秋平、向春华同志职务的审查

代工委审查认为,因县委研究决定胡秋平同志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科员,现提请免去县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室主任职务;因工作需要,现提请免去向春华同志县人大常委会代表选举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以上两位同志的提请免职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意提请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决定。

二、对提请任命向春华、彭芳同志职务的审查

代工委审查认为,向春华、彭芳同志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工作勤奋务实,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现因工作需要,提请任命:向春华同志为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彭芳同志为县人大常委会代表选举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以上两位同志的提请任命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同意提请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决定。

以上报告连同议案,请予审议。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

对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硒都黑猪产业发展

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13年4月19日,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黄祥平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县硒都黑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会议认为,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硒都黑猪产业的发展,加强了对硒都黑猪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确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及养殖模式,硒都黑猪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但也存在宣传不够、认识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扶持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硒都黑猪产业的发展,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县政府要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前提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办法,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形成加快硒都黑猪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研究投入机制。政府要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政策投入方式、机制上研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要将投入与产出挂钩,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金融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扩大贷款规模,帮助养殖户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尽力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要加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协调服务作用;要加强对生猪养殖风险防控机制的研究,研究探索生猪商业保险的有效途径。

四、进一步支持企业健全机制,发挥主体作用。对已经建成的饲料加工厂要尽快进行生产加工;要切实搞好配套服务,对养殖户要做好种猪、饲料供给、标准化养殖技术指导、疾病防控、商品猪收购等环节的服务工作;要研究解决养殖户投入不足的问题;要研究自主品牌,打造武陵山硒都黑猪特色优质品牌。

以上审议意见,请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按照《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于2013年6月10日以前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我县硒都黑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3年4月19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县畜牧兽医局局长 黄祥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来凤县硒都黑猪产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其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尤其近年来中央、省、州、县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对发展畜牧业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我县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致力于将山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立足市场调结构,因地制宜建基地,强化科技增效益,整合资源壮龙头,狠抓项目强基础,畜牧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2年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农户有49213户,占农业总户数的71.8 %,全县生猪饲养量47.7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7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目前正着重打造硒都黑猪品牌战略,提高生猪养殖空间,走特色高端产品之路,其快速发展,为改变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作出了较大贡献,也成了我县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县生猪产业已经显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产业化的链条基本形成,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截止2012年,我县已经建成了四大畜牧产业化基地。一是建成了以安普罗为龙头的屠宰加工基地;二是在桂花树工业园建成了年产3万吨饲料加工基地;三是在黄茅坪科技园建设了存栏母猪四千头以上恩施黑猪繁育基地的;四是启动了生猪养殖“千户百头”工程,初步建成了以“标准化养殖厂、规模养殖户、161模式养殖”为重点的商品猪养殖基地,全县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户有3155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组织23个。推广生猪“161”养殖模式达到了178户,畜禽养殖正在由过去散养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向转变。

(二)地方优势品牌正在逐步形成。本县安普罗食品开发公司生产的“零号土猪肉”已在武汉及周边市场十分紧俏,中百仓储、沃尔玛、中商平价等大型超市均已上架,深受当地市民的青睐。恩施黑猪是土家人经过多年培育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生猪品种,具有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富含硒及各种微量元素等特点,而且是原生态传统式养殖,属于无公害肉产品。“硒都黑”猪肉已正式注册,目前,恩施黑猪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正在形成。省局已将我县黑猪的开发与利用列入了全省地方品种体系创新重点支持项目。

(三)硒都黑猪产业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

为更好的发展我县的畜牧产业,我县从2010年起开始探索发展恩施黑猪,通过引进武汉丰泽农牧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现代养殖模式,现已建成了恩施最大的黑猪种猪繁育中心,种群规模已达到4000多头,可年提供3000头以上的优质黑母猪,彻底解决了发展产业所需的优质种猪。围绕打造安全放心食品,天之力公司投资建成了年生产达3万吨的黑猪专用饲料加工厂,天之力公司正全力在武汉建立黑猪配送系统和终端销售市场。一批规模养殖场和“161”养殖户相继建立起来了,到去年为止共发展“161”模式养殖户178户,辐射带动养殖户1270户,饲养硒都黑母猪1268头,配种达2000头次,硒都黑猪育肥猪7040头,天之力公司已和专业合作社及养殖户建立了合作关系,硒都黑猪养殖体系基本形成。已经有部分黑猪走上了大城市人们的餐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各方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由于宣传不够,养殖户认知度不高,信心不足,品牌优势未显现,市场运作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不高,导致其规模化产业发展略显滞后,特别是部分养殖户还没有认识到硒都黑猪的比较优势,还不能完全接受养殖硒都黑猪,其养殖规模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殖户观念难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习惯还未彻底改变,散养户养殖技术水平低,圈舍简陋,缺乏疫病防控意识,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市场营销体系未健全市场营销体系还没有效建立,特别是公司和合作社建立的联系还属松散型,不能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广大养殖户,市场开发不够,品牌优势不明显,不能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养殖户对硒都黑猪的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养殖户不敢大量发展。

(三)公司配套服务不到位前期公司提供的配套服务还不完全到位,严重影响了养殖户对发展硒都黑猪的信心。如:公司当初应急种母猪体形欠佳,疫病净化不彻底,饲料未生产周转,技术跟踪服务不到位等。

(四)养殖户资金严重不足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养殖户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养殖户养殖规模普遍较小甚至有部分农户养不起猪。

(五)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未完善专业技术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基层防疫员待遇偏低,乡镇服务中心无经费保障,不能有效指导和服务产业发展。

三、发展建议与及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积极利用当前国家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抢抓机遇,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重点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畜牧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硒都黑猪作为富民强县、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重要产业来抓。

(二)聚集各方资源,扩大资金投入。当前,要发展规模化的硒都黑猪养殖业,资金、技术、人才则是关键,许多农民都知道畜牧业是本地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生产经营周期短、见效快、户户能养殖等特点。但是很多农民都缺乏资金、技术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没有能力而且不敢大胆发展。为解除农民群众的这些顾虑,县人民政府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动员鼓励有能力的干部、商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参与发展硒都黑猪养殖,但在参与发展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以资金、技术为桥梁,以扩大再生产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充分发挥“传、帮、带、牵”的重要作用,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增加畜牧业收入。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养殖户整体综合素质。强化培训是提高养殖户综合素质,增强科技、市场意识,增强防病控病能力,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提高科技在养殖业中的转化效率。要加大养殖大户的扶持和培育,为其他养殖户提供参观学习的实践阵地,采取发放宣传单、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宣传,让科技知识传到家家户户,使养殖技术人人能掌握;借助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开展各种培训,切实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增强硒都黑猪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快标准化养殖场、专业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便利。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养殖小区、专业村等水、电、路的建设,利用“五改三建”一体化的建设,做好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科学发展,保护居住环境。

(五)建立健全畜牧产业化服务体系。强化畜牧技术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切实解决好“技术力量不足、差钱办事、思想不稳定”的突出问题。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技术服务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畜牧技术人员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县乡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设备、办公场所的建设, “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畜牧产业化服务体系。

(六)各方协调,互惠互利,为硒都黑猪的快速发展大开“绿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目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认真贯彻省、州、县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畜牧产业发展专项支农资金,重点扶持标规模养殖场、畜禽品改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金融机构要对规模养殖大户、养殖场及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企业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保险公司要积极及时开展生猪保险等业务。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推动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七)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一是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硒都黑猪产业要重点培植养殖大户、养殖小区、专业村等,力争在3年内培植年出栏硒都黑猪在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3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5000户,能繁母猪存栏达4万头,各类养猪专业村25个,成立养猪协会或合作组织50个,年出栏生猪达60—80万头,生猪产值达8—10亿元。总之,基于当前我县畜牧业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为农民构筑良好的发展平台,让养殖户有更大的发展信心,以科技为导向,以提高广大养殖者的综合素质为动力,以“产—加—销”带动硒都黑猪产业的顺利发展,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集体突破,为龙头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促进产品“运—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

(八)加大硒都黑猪的品牌打造力度。用市场的无形手推动硒都黑猪的发展,把品牌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惠及千家万户的养殖户,真正让农民从硒都黑猪养殖产业中增收。

虽然我县硒都黑猪产业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但实行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无疑是正确的,我们会认真研究产业发展的规律,运用好行政引导手段和市场手段,凝心聚力将硒都黑猪产业快速推进,让广大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

对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13年4月19日,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舒镜峰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会议认为,县人民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抓项目、抓招商、保运行、调结构、促增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应予充分肯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工业块头偏小、结构不优、市场主体发育不良、要素制约突出、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为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不动摇。招商引资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打破要素制约和发展瓶颈的最有效的途径。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把工业项目放在首要位置。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既符合来凤发展需要,又有利于改善结构的项目招引进来,为推动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不放松。要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中的载体作用。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合理布局,切实提高适应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的承载力。要坚持高质量建设,完善功能,切实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要坚持科学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服务保障作用。

三、全力服务工业企业发展不松懈。一是在要素配置上,要加强协调和调度,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环境建设上,要加强治理力度,清除各种干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应有保障。

四、全力培植领军企业不松劲。要在推进产业集群上,突出重点,扶大扶强。要对现有的符合新型工业要求的规模企业进行重点支持;要对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自身素质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集中打造一批工业领头雁,充分发挥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以上审议意见,请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按照《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于2013年6月15日前,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3年4月19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舒镜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会报告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以来,我县按照“全党抓经济,经济抓工业,工业抓项目,项目抓招商”的总体要求,坚持走“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发展作为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的重要抓手,突出抓项目、保运行、调结构、促增长的工作重点,加速发展工业经济,2012年度我县工业经济取得了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速第三”、“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第二”、“经信系统综合考核第二”、“开发区综合排位第三”的可喜成绩。主要呈现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工业总量快速增长。2012年度,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30.15亿元、9.5亿元,同比增加17.5%、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5.75亿元,同比增长34%,增加值7.7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1.87亿元,同比增长21%。2013年1-3月,我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总数达到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21.3%,位居全州第三名,较好地实现了工业经济“开门红”,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工业税收贡献日益增大。2012年度,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93亿元,增长26.8%;其中,入库税金从2011年的296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4224.31万元,净增1256.31万元,占面上税收的18.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3814.93万元,工业税收成为地方财政新的增长点。

三是优势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新材料、能源、建材、食品、民族旅游工艺品“五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完成的总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达到82%。其中以凯迪生物、纳吉滩、金龙滩、塘口电力等企业为重点的能源产业实现税收1353万元,同比增长40.52%;以金凤建材、鑫辉建材等企业为重点的建材产业实现税收978万元,同比增长54.17%。

四是骨干企业茁壮成长。截至2012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1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96家,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0家。纳税过50万元的工业企业10家,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8家,过500万元的3家。

五是工业主导地位逐步凸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增加值为全县GDP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27.2:26.3:46.5调整到24.8:28.0:47.2,二次产业结构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83 %,比2011年提高了2.55个百分点。

六是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截止2012年,“一区两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4亿元,入驻企业30家(无绩效退出3家),现有入园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正常生产的18家,在建企业3家,完成总产值13.48亿元,同比增长29.6%,实现税收1500余万元,从业人员达2400余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0亿元,路网初步形成,园区初具雏形。

七是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县上下坚持把抓工业、抓招商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抓手,出台了《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相应问责规定、《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及优惠政策等文件,在政策上加大了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加大对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了县本级工业发展基金。落实县级领导包扶大项目责任制,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州政策和资金支持。2012年以来,向上级申报了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等项目。多次召开工业专题会议、企业家座谈会,及时解决工业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确保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谋篇布局,体现一个“清”字。紧紧围绕县十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狠抓以新能源、新材料、建材、食品、民族旅游工艺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服装、电子等制造产业转移,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

(二)抓“开门红”,体现一个“早”字。立足早安排、早指导、早谋划,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指导各家企业节后尽快开工复产;做好水、电、煤、气、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调度配置,确保面上企业正常生产。

(三)抓《决定》落实,体现一个“实”字。根据《决定》及相应问责规定,由五大产业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逐级、逐层分解和落实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讨论形成了《来凤县2013年工业经济工作目标考评办法(送审稿)》。今年3月底,召开了全县工业经济与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重奖了为县域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5家工业企业。

(四)抓调度推进,体现一个“狠”字。日常服务采取一企一策、半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统计;企业的困难问题无大小,采取相应对策,落实专班、专人跟踪服务,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既定重点工业项目实行“五个一”运作模式,即:一个重点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推进方案,确保以倒排工期的方式,倒逼责任单位抓落实。电力器材、科隆二期、蓖麻油加工、藤茶二期等10个项目计划今年建成投产,卓励电子产业园、民族服装产业园、水泥旋窑迁建、明涛二期等四个重点工业项目已于4月10日顺利开工建设。

(五)抓保姆式服务,体现一个“情”字。入企业,访实情,实行定期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上门服务;办实事、求实效,每个月到联系企业现场办公一次,针对联系企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拿出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真正成为企业的服务员、勤务兵;转作风、提效率,实施一线工作法、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表制收费、模拟审批等一系列做法。以服务企业为己任,使一个个服务企业的办法、一项项惠泽企业的政策在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实效,让企业主充分感受到县委政府的关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一是总量偏小。工业经济总量在县域经济中占比较小的现状在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平均为155.44亿元,是我县的20.19倍(2012年,全省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062.24亿元,增长18%)。与周边的县市相比,无论是绝对数还是企业实力,差距都还比较大,在武陵山区近80个区县中,我县工业发展排位相对靠后。二是结构不优。高新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太少,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能耗较高的资源型产业,带动力不强的农产品加工业占比较大。三是集群规模偏小。集群企业内部上、下游产品间存在断层,产业链条短、衔接不紧密,企业之间行业关联度不高,大多数产业集群的产品在产业分工中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科技含量高的终端产品。

(二)市场主体发育不良。一是小主体带大产业力不从心。除电力公司、金凤建材、安普罗食品3家企业属于中型企业之外,其他全部属于小微型企业。二是企业融资能力不足,资金运作能力有限,制约企业做大做强。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0%以上,极个别企业更是超过了100%。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民间借贷流动资金2亿元以上。县经信局曾对16家民营工业企业民间借贷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民间借贷资金在企业正常运行资金中占比43.4%。民间借贷的高成本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高风险。三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县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家族式管理居多。人力资源不足、投资决策随意、财务管理缺位等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不足。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不长,相互依存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民营企业主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要素制约仍然存在。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仍然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二是资金短缺问题严重。三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受土地指标制约,导致项目落地难。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强度高、任务重、责任大,全县直接从事工业经济的干部职工相对不足、青黄不接,谋划工业项目、服务工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还亟待加强。

(四)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是在思想认识上需要进一步强化,比如:抓工业既不能浮躁,也不能怠慢,既要加强项目建设推进,更要尊重企业建设发展的规律性、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既要强化企业发展的指导监督,确保落户企业健康成长,更要关心、解决企业存在的客观困难,扶持企业稳步前进;必须要干一事成一事,有序推进。抓招商既要有敏感性,又要有冷静、理性的淡定;既要招商选商,又要敢于面对商人。同时不可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导至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从而否定相应产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把握总体思路: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建材、食品、民族旅游工艺品和加工制造业六大产业集群,以强化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为抓手,以狠抓服务工作为手段,以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着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工作目标: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总数达到50户;完成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34%,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6.5%;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31个,新建成投产重点工业项目10个。

(三)做到五项突破:

1、在招商引资的结构和方向上实现突破: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60%是工业项目,工业招商到位资金达到10个亿以上。在工业招商方向上支持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业(板土科白酒、凤头姜、杨梅酒等)、服装(研究开发民族服装的流行元素)、节能灯等制造、民族旅游商品、建材(石材与木制品加工)、非金属矿产业链条相关类。重点引进行业优势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实力强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注重招商质量与效率。

2、在园区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对桂花树工业园和四合工业园区抓好常态化管理,抓好入园企业生产经营指导调度,抓好园区管理的整体形象提升。同时出台企业入园管理办法,落实园区无绩效退出机制,对部分停产企业采取得力措施,促使其尽快退出园区。二是对新工业园,按照27平方公里进行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同时加快推进县城通往园区的发展大道和快速通道建设。

3、在产业建设上实现突破:推进产业建设向六大产业集群方向上建设与发展,第一类是非金属矿产业集群,主要是萤石、方解石、重晶石等的精深加工,第二类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主要是突出肉制品、茶叶、山茶油、凤头姜、松花蛋、面条、菜、粥的产业发展。第三类是服装产业集群,主要是制衣、织布、印染、拉链、钮扣、包装等这一产业群。第四类是建材产业集群,主要是水泥、大理石、青石等产业发展。第五类是民族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主要是突出宝石花漆快、漆器、西兰卡普、绣花鞋、民族服装等。第六类是节能灯产业集群,主要是突出灯具、灯丝、灯罩、包装。2013年,在产业集群化发展上确保每一个产业集群至少培植1-3家龙头企业作支撑,以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每一产业集群力争创建出2-5个省级以上品牌,并冲刺中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从而确保“510”计划的顺利实施,即:力争六大产业集群的每一类产业的总产值确保过5亿争取达10亿的目标。

4、在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政务环境,发挥行政服务中心作用,实行政务公开、公平、公示、透明,实行一表制收费、模拟审批、限时办结,并通过扎实开展“正风肃纪”与“惩恶扬善”活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企业周边环境。二是金融环境,加强银企对接服务,引导各银行主动找企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学习和借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督促各家银行今年新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贷款达30%以上;同时,迅速出台金融支持工业、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奖惩管理办法。三是企业诚信环境。引导企业诚实经营、守信经营,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办法,创建良好的企业诚信环境。

5、在机制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领导机制上,建立一月一次联席会或现场办公会,分析、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工作机制上,确保重点精力投入上按照“乡镇要用70%抓工业、非工业部门要用60%抓工业、开发区及工业战线部门要用90%抓工业”。在人、财、物要向工业集中,在考评上要向工业集中,加大工业经济考核的力度,加大工业经济考核的权重。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工业经济发展,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们相信,在县人大常委会及各位主任和委员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早日建成“武陵山区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关于来凤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2013年4月19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调研组

县人大常委会:

为深入了解我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更好促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经县人大常委会第27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3月26日至27日对全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走访、召开汇报会等方式,重点了解全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自“六五”普法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支持监督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创建“湖北省法治县”总体目标,扎实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法治建设和“六五”普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科学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出台了《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来凤县2011—2015年法治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的通知》。在全州率先提出了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县”、“湖北省法治县”的工作目标,丰富了法治来凤建设内容,拓展了“六五”普法覆盖面。每年定期召开“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六五”普法工作任务。

2、县人大人常委会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把“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年度监督议题。连续两年对“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及“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审议通过了《365bet在线开户关于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决议》,并针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顺利开展。

3、全县各级各部门责任明确,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按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分门别类明确牵头单位及协作单位。县长、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组长向军分别与各乡镇、县委宣传部等普法牵头单位签订了普法责任书。各级各部门建立起齐抓共管工作责任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法部门常年抓、社会各界参与抓的普法工作格局。

(二)创新载体,强化宣传

1、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六五”普法以来,全县各机关、乡村、社区、企业和单位开展法制讲座82场次,各学校开展法制讲座、安全消防演习24场次。开展普法宣传咨询56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挂历8万份,制作普法宣传标语200余条。出动宣传车38次,宣传法律法规50余部,受教育人数达31万人次。切实落实普法教材征订和普法考试工作。全县征订发行普法教材1万余册,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乡村干部基本人手一册;2012年度全县有4800余人参加普法考试,其中:县级领导干部40人,公务员及参公人员2020余人,事业单位2500余人,企业管理人员300余人,考试合格率98%,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丰富创新法制宣传活动形式和内容。利用12.4法制宣传日、“三八妇女维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系列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活动;电视直播“涉黑案件庭审”,收视率达80%,受教育人口达25万人。注重法制文艺宣传教育作用。司法局工作人员自编《劝君学法守法歌》、《大妈唱普法》、《法制宣传进校园》等普法作品,并组织法制文艺宣传队,以《三句半》、《三棒鼓》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表演普法节目,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运用各种媒体,开展普法宣传。县司法局开辟了司法行政网,创办司法动态、政务公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十余个网页栏目;县普法办人员建立了司法行政QQ群、普法QQ群,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普法日常工作指导。各单位通过平台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单位积极撰写普法信息和调研文章,据统计,2012年度各单位上报各类普法信息、综合材料180余篇,调研文章14篇。被各级宣传媒体登载149篇,其中国家级媒体登载5篇。

(三)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1、强化普法问责,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干部普法考核制度,凡领导干部晋职任用,需考核个人学法用法情况。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任命干部实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坚持实行普法依法治理年度考核机制,每年对普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对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不合格者不提拔、不调动、不评优评先,年底考核不定级,工资、职称不晋级。

2、启动创建“湖北省法治县”活动。2012年11月5日,县长向军主持召开县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成立“湖北省法治县”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湖北省法治县”创建工作具体考评标准和办法,并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工作模式,着力培植教育局、地税局、审计局、供电公司、翔凤镇等典型。各乡镇、各单位也积极开展“法治乡镇”、“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并注重培植典型。

3、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跨省法治建设协作制。2012年底,出台《关于建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司法行政工作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推动两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协作,共同为龙凤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4、突出民族普法宣传特色,提高民族地区法治化管理水平。突出学习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和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恩施州自治条例等配套法律法规,使少数民族群众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5、构建全民参与创建工作格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行政决策原则,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治村,夯实法治创建基础,在全县185个村中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11个社区开展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以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不断开辟法治县创建新领域,在全县45个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推行“执法四制”,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司法机关建立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从体制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以专项治理为纽带,把法治创建落实到各层面,围绕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生产、道路交通、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环境卫生、商品销售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四)重点突出,成效明显

1、全民法律素质明显提升。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民主法治实践的自觉性和热情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热心参与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营运管理、教育城建设房屋拆迁、水电调价等社会关注热点大事的听证会。群众依法维权、表达诉求、化解纠纷的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增强。

2、法治政府建设初见成效。县政府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打破部门界限,消除行业壁垒,提高管理效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织乡(镇)政府和各行政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严格依法界定行政许可事项,对全县48个行政实施主体,224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确认,并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措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得到省、州的肯定和企业业主、人民群众的好评;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原则、内容、形式和程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使公正、公开原则在行政管理中得以具体体现;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县政府组建了法律顾问室,全程参与政府决策,对政府决策事项分别采取政府全会、政府常务会、办公会议等形式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有关民生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措施,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意见,并依法进行听证,对重大项目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讨论、论证,在确保合法性同时,有效规避行政风险,同时全县有44个行政机关聘请了法律顾问,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行政复议公信力明显提升。

3、法治社会体系逐步形成。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全县各项重点工作。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坚持普法先行,营造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全县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普法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少数单位和个人存在厌倦、无用、畏难三种情绪。一是觉得经常搞学法普法考试,没完没了,心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二是觉得所学法律法规知识与工作联系不紧密,对于促进工作作用不明显;三是认为学法是政法部门的事,是法律工作者的事,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学不进去。

(二)普法工作开展还不平衡。一是农村普法工作仍较为薄弱。农村普法工作队伍力量较弱,普法经费有限,影响普法工作正常开展。一些偏远山村,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还不同程度存在宣传死角。对外出农民工以及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普法教育活动。二是企业普法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依法治企工作有待加强。一些企业不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普法工作,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普法工作仍存在一些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空白点。三是对企业下岗职工、社会青少年等人群的普法宣传工作方式还需要探索完善。

(三)普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县乡普法办工作力量需要加强;二是县普法讲师团力量需要充实;三是各部门、单位普法人员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三、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建议

2013年,是全面实施法治建设暨“六五”普法中期之年,为做好迎接全州“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确保顺利通过省、州对我县创建“湖北省法治县”工作的考核验收,针对我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端正态度,强化认识。全县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学法用法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必备素养,学法用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现实需要,学法用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彻底克服厌倦、无用、畏难三种情绪,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水平,要把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与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 “三万活动”、 “三项活动”、“三城同创”、“百名干部进讲堂”等活动结合起来。

(二)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拓宽普法工作渠道。一是深入开展对乡村特别是偏远山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外出农民工集中回乡之际,组织开展普法宣教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表达诉求、化解纠纷,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基层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全面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着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大“法律进社区”工作力度,不断探索和改进对企业下岗职工、社会青少年等人群普法宣传工作方式。县直单位和乡镇普法工作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制定措施,切实解决普法进展不平衡问题,使全县普法工作上下贯通,纵横交流,打造亮点,以亮点带全面,推广典型,以先进促落后。

(三)进一步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充实县普法办工作力量,为其履行对全县普法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职责创造更好条件;配齐配强乡镇司法员队伍,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当好法律宣传员;充实县普法讲师团力量,通过举办“ 法制讲座”、“送法下乡”等活动,开展普法活动;保持各部门、单位普法人员相对稳定,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

来凤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出席、缺席人员名单

出 席:莫北平 徐庭海 向清堂 高碧玉 田延初 邓家斌

明文林 吴春菊 邱 安 李 明 周光玉 胡任平

廖兴锋 田永宽 向艳萍 宋 宇 向培世 杨先国

罗文平 章 健

缺 席:彭远仪 向光敏 姚 冰